第201章 惧怕(1 / 2)

“他……他说什么?”温知熠强撑起身子问道。

江绾看着他摇摇欲坠的模样,犹豫了一瞬,还是回道:“他说……温着猝逝了。”

榻上人听后瞬间昏倒了过去。

屋外呜咽声断断续续的,军医急着上前,却又不得不止住步伐。

江绾双手托着温知熠有气无力的大掌,顺着他筋脉分明的手背一路下滑,触及了许多细小的伤痕。

她心头触动,但面上又掩饰不住笑意。

这个她视为洪水猛兽的政敌,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倒下了。

江绾拉过温知熠的手贴在自己的面颊上,目光细细地在他的五官上刻画着,自此之后,他这把利刃,便只会属于她一个人了。

“哀家有先前楚贼府上的雪蛤玉容膏配方,用最好的药材,势必让秦国公恢复如初。”

“是。”军医应声,望向榻上形容枯槁的男人,心里直叹气,怕是皮肉可医,心疾难治了。

杏花飘落,临关督军府内满地雪白,江绾陪着温知熠同从兖州赶来的温氏族人一起,送走了温箸的尸骇。

这段日子,众人都道他们二人重修旧好,只是每当温箸的随行问起他们曾派出的信使是否抵达江绾的军营时,唯有否定。

七名经验丰富的信使,竟就这么不知所踪了。

可就算温知熠会信,温氏族人也绝不会信的。

“娘娘,午膳后臣见安氏随温霁一同前去探望了秦国公,可约莫一个时辰过后,只见温霁从屋中出来,并未见安氏身影。”

军医的汇报打断了江绾与赵时洲的商讨,她抚了抚发髻上的红绫,思索着他们二人会谈些什么。

“常符的事要紧,温箸已死,任凭安氏再说什么也改变不了如今的局势。”赵时洲出言打岔道。

“安氏去时,可曾带着什么东西?”江绾并不理会他,只抬眼向军医问道。

“自是带了些名贵补品。”军医答道。

江绾闻言起身,她疑心顿起,赵弘生前许给安予霞的那封青诏她是亲耳听送药嬷嬷说过的,奈何当初纵火烧宫时间紧迫,事后寻遍京中也未见中宫掌事的身影。

她也在吴子言回京时问过他,那些以谋反罪抓捕、处死的人家中都没有搜出过青诏。如此,那安予霞临死时唯一可托付的人就只有她的妹妹安颖淑了。

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在安氏被定罪谋反后,安颖淑无嗣还能留在温府的原因。

江绾冷笑一声,要怪就怪温霁的存在感太弱,不然她怎么能到现在才想起安予霞的这个好妹妹。

事不宜迟,她抬脚就向门口走去,可堂中的赵时洲却追了出来,低声劝诫道:“您如今贵为太后,怎还与她锋芒相对,她一介罪臣之女只待事后把她抓来问话便是。”

江绾一时语塞,看了眼面前神情恳切的男人,不知道该怎么开口。

南阳王府的青诏是南阳王妃送给唐灵的保命符,也是南阳王妃一脉的投诚状。

赵时洲已有许久没有回府,定然是不知道关于青诏的事的,如果她现在与他讲这些,难保他不会生出二心。

“哀家与安氏不共戴天。”说着,江绾便绕过了赵时洲,径直向温知熠的住处找去了。

温知熠休养的地方被她特意安排过,很是清静,放眼院中,几乎见不到人影。她的脚步轻缓,悄无声息地立在窗前,侧耳倾听着里面的动向。

只听几声微弱的咳嗽声后,是衣料摩擦的声音,紧接着,便是温知熠言辞激动道:“父亲猝逝,乃是因我......咳咳,是我轻敌,才中了常符的计谋。”

“莫要再蒙蔽自己了!”

屋中女声的音量更是高涨,江绾无意扫了一眼横梁上雕刻的云中仙鹤,确定这声音的主人应该就是安颖淑。

“温相足足派了七位信使,从兖州选了三名骑术极佳的,又从京中府邸挑了四名,杜氏在行军途中,必定四处搜罗军情,怎么可能会单单收不到温府的消息?!”

“我再说最后一遍......此事因我而起......咳咳,是我被俘在先,害父亲忧心,与太后的兵马是否奋进并无关......”

“你还真是大度,连害死你父亲的元凶都可以不追究。”安颖淑一边说着,一边在屋中踱步。

江绾听见脚步声连忙向后隐去,却听她又说:“看来你与我们确实不同路,我与温霁已经达成共识,不论是为了安氏的以前还是温氏的以后,我们都会......总之,这个东西你收好。”

嘭————

江绾听到此处猛然推开了房门,她刚向床榻的方向望去,却见安颖淑似是早有准备一般讥笑着向她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