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袁燕 > 第429章 大赦天下

第429章 大赦天下(1 / 1)

不过,袁熙虽然是个色鬼,但也不至于对着印象中的未成年人发情,而且辛宪英的目的他其实没办法帮她完成,只能对着辛宪英说道:“我知道你的想法,可惜你的要求我无法满足,而且如果你成了我的女人,我就更不能让你去牢里代替你父亲和大伯了。”

辛宪英显然知道自己的行为并不能影响袁熙改变主意,但是她穿着如此有诱惑力的衣服不是来劝袁熙回心转意的。

“小女子知道自己魅力不够,但是身无长物,只此残躯,还望大将军成全。”辛宪英似乎是下定了决心用自己换辛评、辛毗两兄弟出狱。

这反而让袁熙有些为难,他其实很清楚,就辛宪英现在这个状况,不做袁熙的女人也不行了,一个未婚女子进了一个权贵的寝室,还能有啥结果。只不过袁熙觉得这样很不舒服,虽然这是曹清河、郭女王她俩搞出来的幺蛾子,但是如果说袁熙完全没想过收辛宪英当妾,也不可能,始终是历史上的奇女子,也很漂亮,袁熙不是不动心的。

“只宽恕你父亲或者大伯是不现实的,我需要一个理由,纳你为妾可不算,这种行为只会被我老师田先生给骂回来!”袁熙知道自己大概率拗不过辛宪英,只好说出了自己为难的部分,始终辛宪英已经出不了袁熙这大将军府的内院了。

“如果是‘大赦天下’呢?”辛宪英突然提出了一个袁熙没料到的建议。

“之前已经‘大赦’过了呀!”袁熙没朝这方面想,是因为诛杀曹家和夏侯家男丁的时候,赦免过曹家建立朝廷时的同党,像华歆、陈群、夏侯尚等人。

“那只是针对许都权贵和世家豪族的,普通百姓的没有!”辛宪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,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。

“你的意思是以小皇帝登基为由,可是小皇帝登基已经有些日子了!”按说新皇登基得大赦天下,可是赦免许都权贵之后,袁熙就没有继续讨论这事儿,诸葛亮他们也没提,主要是赦免许都的权贵们这事儿袁熙都不是很同意。

“我听说皇上暂时没上过朝,太后也没垂帘,可以用这个事为名义‘大赦天下’,我父亲和大伯都没机会当官了,与普通百姓无异,还请大将军开恩!”辛宪英说着又跪下了。

“行!我考虑一下!你先起来!”袁熙有点不耐烦地说道。

辛宪英没有起来,反而徐徐说道:“‘大赦天下’对大将军绝‘对百利而无一害’,黄巾之乱后,天下纷乱,曹家治天下,又法律严苛,百姓苦不堪言。这两年为了打仗,抓人进部队当兵十分普遍,若能‘大赦天下’,让部分被迫当兵的人脱离军籍不但能施恩于天下,还能提高百姓的生产能力。”

辛宪英一下说出了极有水准的话语,虽然袁熙不知道辛宪英从哪知道的消息,但是辛宪英的话可以说是切中了要害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,这次推广均田制和府兵制,袁熙才深入到普通百姓中,发现了一些端倪。

首先,曹操的屯田制以及募兵制对于战争导致的流民,或者那些本就没有土地生存的平民,甚至那些本来就是奴籍但因乱世被主子抛弃的人,确实是有好处的,至少给了他们一口饭吃。但是曹操可不是什么善人,给了这些人一口饭吃,也就把他们束缚在了曹操的战争机器上,这些参与曹操屯田制和募兵制的人,被曹操统一规划成为军户,不仅如此,曹操还实行了连坐。也就是说只要成为军户的人,家人也就成了人质,如果军户拒绝参战,或者在战场上逃走,全家都要受牵连,这其中的代表就是青州兵,他们可以说是给曹操当了一辈子的兵,直到曹操死去,他们才脱离曹家的剥削,这些人如今也才逐步返回青州,重新当普通人。

其次,曹操治下的法律实行的确实非常严苛,动不动就杀人,当然还有一条就是募兵制导致的,因为募兵的来源一般只有两个,一是流民或者街溜子,一是犯法的罪犯,正常人但凡有生存的能力,谁也不想上战场送死,不是所有人都能靠着战功当上将领的,而且汉末这个时代战场上成千上万的死亡几乎是常事。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,如果流民和街溜子都抓完了,上边打仗需要指标,地方官怎么办,很简单,以各种罪名抓普通百姓来顶名额,这个时代执行法律的人始终权限更大一些,当官的说谁有罪,那就基本上没跑了,普通百姓根本没机会反抗的。

最后,就是曹操特别喜欢迁徙百姓离开原住地,这样就可以重新给地方洗牌,然后把土地收归曹家所有,然后方便屯田。这也导致了很多百姓其实在曹操统治下是被迫远离家乡,无论是否发生战争,而且一旦曹操要搞一些大迁徙,百姓们就必须配合,否则就是严刑峻法,例如青州兵就是曹操迁徙到兖州这边来生活的。

也是因此,辛宪英说的百姓苦不堪言,也是没错,至于要不要“大赦天下”,用不用“小皇帝刘懿上朝,皇后伏寿垂帘”作为理由,袁熙可不会直接听辛宪英的,他需要跟自己的核心人员商讨一下。

结果很有意思,包括田丰、沮授、诸葛亮、司马懿、贾诩等几乎所有人都支持“大赦天下”,却不支持立刻给“小皇帝刘懿上朝,太后伏寿垂帘”这件事开绿灯。直到最后,袁熙坚持要在延康二年的正旦大朝会上宣布“小皇帝刘懿上朝,太后伏寿垂帘”相关事宜,而且是无论这帮人答不答应,都要说出来的时候,田丰等人才吐口表示同意。

之后,诸葛亮单独留下要求奏对。

“怎么,还想劝劝我?”袁熙看的出来,诸葛亮虽然不同意提前让“小皇帝刘懿上朝,太后伏寿垂帘”这件事,但是诸葛亮显然有别的意见。

“‘大赦天下’是好事,这是大功绩,可是大将军把‘大赦天下’的功绩归结在‘小皇帝刘懿上朝,太后伏寿垂帘’上,实在不算明智,虽然我等都知道这样会比较合理,但是此类说法实在浪费了这么好的施恩于天下的机会,所以还是希望大将军三思!”诸葛亮说出了核心问题,也就是说“大赦天下”的是袁熙,但是受益的是小皇帝和太后伏寿。

“你有什么计划?直接说!”袁熙看出了诸葛亮显然有别的提议,直接问道。

“大将军请看,这是在之前在洛阳曹家搜出来的东西。”诸葛亮拿出一堆信件,放到了袁熙面前,似乎是确认了很久才敢拿出来给袁熙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