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721年4月10日一大早,日耳曼帝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已经逼近了的里雅斯特了。
四艘‘德弗林格尔级’战列巡洋舰一马当先,冲在最前面。后面则是五艘‘诺曼底级’战列舰和三艘‘布列塔尼级’战列舰。
12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,组成了一条长长的战列线。
亚得里亚海并不算宽阔,大部分的海域宽度都只有一百余公里而已。
但即便是这样,也能够容纳得下一场海战了。
奥匈帝国海军,并没有留在港口内负隅顽抗。
尽管,如果待在港口内的话,有强大的岸防火力作为支撑和保护。但是,那样的话,留在港口内的军舰却会成为日耳曼帝国海军攻击的活靶子,很容易就会被击中的。
再说了,的里雅斯特的岸防工事,已经年久失修了。部署的那些岸防炮,都是老式的210毫米岸防炮。这对于日耳曼帝国海军的主力舰,根本就构不成致命的伤害。
因此,在日耳曼帝国海军抵达之前,奥匈帝国海军司令安东豪斯上将,直接率领奥匈帝国海军在港外迎敌。
四艘‘联合力量级’战列舰,两艘‘卡约杜伊里奥级’战列舰,三艘‘加富尔伯爵级’战列舰和‘但丁阿利格伊切里’号战列舰,组成了一条战列线。
另外,还有多达18艘的前无畏舰,组成了两条战列线。
众多的巡洋舰和驱逐舰,拱卫着这些战列舰。
从出动的战舰来看,奥匈帝国海军算得上是拼尽了全力了。
只不过,他们哪怕在战舰数量上,拥有巨大的优势。但是,在战舰性能上,则完全落后于日耳曼帝国海军了。
日耳曼帝国海军的四艘‘德弗林格尔级’战列巡洋舰就不用说了,不仅主炮口径达到了380毫米,并且装甲防御极其强悍,根本就不是奥匈帝国海军的任何一款战舰能够对付得了的。
就算是‘诺曼底级’战列舰和‘布列塔尼级’战列舰,性能也还算很不错的。
‘诺曼底级’战列舰装备了12门45倍口径330毫米主炮。而‘布列塔尼级’战列舰则装备了10门45倍口径330毫米主炮。
并且在防御方面,两艘战舰的水线装甲厚度也还算不错。前者的水线装甲厚度为240毫米,主炮塔装甲厚度为340毫米,指挥塔装甲厚度为300毫米。后者的水线装甲厚度为268毫米,炮塔装甲厚度为254毫米,司令塔装甲厚度为315毫米。
相比之下,奥匈帝国海军的‘联合力量级’战列舰,以及‘卡约杜伊里奥级’战列舰,‘加富尔伯爵级’战列舰和‘但丁阿利格伊切里’号战列舰,虽然也同样属于多炮塔神教的产物。但是,在性能上却要差不少。不仅主炮口径更小,装甲防御也同样更为薄弱。
‘联合力量级’战列舰装备12门45倍口径305毫米主炮,水线装甲厚度为280毫米,炮塔装甲厚度为305毫米,司令塔装甲厚度为356毫米。
‘卡约杜伊里奥级’战列舰装备10门44倍口径320毫米主炮,水线装甲厚度为250毫米,炮塔装甲厚度为280毫米,司令塔装甲厚度为260毫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