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7章 东洋人的野望(1 / 1)

东洋帝国,冬京,首相府。

现任首相近卫文麿召集了一干内阁和军方高层们,召开内阁扩大会议。

除了一干内阁大臣们之外,陆军参谋长和教育总监,以及海军军令部长和联合舰队司令官,也都出席了这一次的会议。

对于东洋人而言,这一次的会议至关重要,将决定东洋帝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。甚至于,直接关系到了他们的命运。

“诸君,世界局势越来越紧张了。在欧洲大陆上,日耳曼人和布俄之间的战争,一触即发。日耳曼人是我们的仇敌。而布俄则是我们的盟友。那么,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?”近卫文麿问道。

东洋帝国和日耳曼帝国的仇怨,主要来自于大明帝国。

东洋帝国一直想要吞并大清帝国,以大清帝国庞大的人口和资源,让东洋帝国获得国力上的起飞,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强国。

但遗憾的是,他们却没有能够成功。日耳曼帝国支持大明帝国成功复辟,并且通过长时间的战争,将东洋人给打败了。现在,东洋人在高丽半岛上,仅仅只占据了半岛南部而已。这对于东洋人而言,无疑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。这也就使得东洋人把日耳曼人给恨上了。在他们看来,如果没有日耳曼人的阻挠的话,他们早就已经获得了成功了。

东洋帝国和布俄,同样属于反日耳曼帝国同盟的成员国。布俄从某种程度上,也算得上是东洋帝国的盟友了。日耳曼帝国一旦和布俄爆发战争的话,东洋帝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了。他们将会视情况投入到战争当中去。当然,其最大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东洋帝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了。

“首相阁下,日耳曼人和布俄的战争,主要战场将在欧洲大陆上。那距离帝国而言,太过于遥远了。我们根本就够不着。与其考虑欧洲大陆的事,还不如考虑当下的情况。日耳曼人一旦和布俄开战。那么,他们势必不会在支持大明帝国了。这对于我们而言,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。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,趁机向大明帝国发起进攻,打败大明帝国,甚至于吞并整个大明帝国,实现帝国的夙愿。一旦成功的话,帝国的实力将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。我们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!”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建议道。

“是的,这是我们对大明帝国发起进攻的绝好机会,绝对不能够错过这个机会。否则的话,一旦日耳曼人打败了布俄之后,缓过劲来,重新开始支持明国人的话,我们想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,那就根本是妄想了!”陆军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大将也立刻表达了态度。

“帝国陆军这么多年来,已经重新完成了战争准备了。这一次,一定可以打败明国人的!”陆军教育总监寺内寿一大将也立刻附和。

毫无疑问,东洋帝国陆军是希望向大明帝国发起进攻,一举打败大明帝国,一雪前耻的。

甚至于,如果能够征服大明帝国,实现东洋帝国在东亚大陆上的扩张的话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这样的话,东洋帝国距离崛起,就近在咫尺了。

“我们想要打败明国人,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。这些年来,明国人在日耳曼人的协助之下,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了。他们已经能够自行生产步枪、机枪和轻型火炮,甚至于还能够自行生产飞机和坦克等武器了。虽然,明国人的飞机坦克性能并不算多么先进,产量也并不大。但是,其实力已经不可小觑了!”大藏大臣末次信正有些担心。

打仗毕竟是需要花大笔的钱的。一旦战争陷入到僵持当中,迟迟无法获得胜利的话。那么,对于东洋帝国而言,无疑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了。

东洋帝国虽然是强国之一,但国力相对来说太弱小了,根本就无法负担长期的战争。

就连之前的战争,如果不是灯塔国在背后支持的话,他们也根本就无法坚持下去。

“哼!明国人上一次之所以能够打败我们,完全是因为日耳曼人的支持。日耳曼人甚至于直接出动海军威胁帝国。要不然的话,帝国完全可以凭借强大的陆海力量,对明国人的沿海地区发起登陆作战。打败明国人,更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。

经过这些年来的休养生息,帝国陆军已经重新做好了准备了。我们的常备陆军,已经有二十个步兵师团了。同时,还有大量的推移士兵以及在乡军人,随时可以加入军队,为帝国效力。我们随随便便就能够组建几十个乃至于更多的步兵师团,投入到战争当中。这一次,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明国人的!”

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态度非常的坚决。

可以说,在整个东洋帝国陆军高层的认知当中,大明帝国都是不堪一击的。

如果不是日耳曼帝国源源不断的向大明帝国提供支持的话,他们早就打败了大明帝国了。现在,日耳曼帝国即将深陷于欧洲战场,无法再向大明帝国提供支持了。这对于东洋帝国而言,就是天大的好机会啊!东洋帝国高层,自然也就绝对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机会溜走了。

“明国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,他们的常备陆军,经过扩充之后,已经高达两百万人了。并且,以明国人的人口而言,他们还可以源源不断的扩充更多的军队。我们想要打败明国人,并不是那么容易的。与其同明国人拼一个你死我活,鱼死网破,还不如趁此机会向南洋发起进攻。南洋的资源更加的丰富。并且,日耳曼人在南洋的军事存在,并不算强。我们打败南洋,将会更加的容易。一旦我们成功吞下南洋,这对于帝国来说,将有着巨大的好处。至少在资源上,我们不会再有短板了!”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大将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。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