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台宫内。
始皇帝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赵牧,颔首说道:“自然,朕取天下治世能臣,看的又不是他们的身份。”
“若他有治世大才,纵是他为乞丐,朕也会予以高官!”
赵牧闻言,面颊上露出了喜色,拱手说道:“如此,儿臣也就放心了!”
“明日朝殿之上,儿臣自当会为父皇献上妙计,择选天下治世能成为我大秦所用。”
“哦?!”
始皇帝神情微动,惊诧的说道:“牧儿,你当真有办法?”
“请父皇放心,儿臣明日定会给予父皇一个满意的答复。”赵牧肯定的回应道。
“好好!”
始皇笑意连连的点了点头,满意说道:“好!明日朕等着你的妙计。”
“喏!”
赵牧拱手一拜,先行从章台宫内离去。
冠军侯府内。
赵牧将心中的想法一一写在了奏本之上。
不同于后世的科举制度,赵牧并未将儒家的那一套思想全部都照搬过来。
儒家之理固然可能治理天下,但却也有着诸多不足之处。
既然是治世能臣,自然要懂得百家之所长,集大家之所学。
否则又怎能担当起这样的称谓?
但!赵牧却又并非全部都按照这样的办法去筛选。
天下之人,各有所长,自然不能一概而论,结合大秦帝国诸多方面,自然是要一一具体划分。
例如商业,若是寻找儒家之人负责,必然考虑众多,以至于血本无归。
而这,也正是为何赵牧没有在章台宫内向始皇明说这件事。
因为其中牵扯到的东西太多,哪怕自己将一切都说的很清楚,可在具体的实行上却依旧没有任何头绪。
整整一夜,赵牧都在忙于这科举制度的筛选和考试。
直至天色大亮后,赵牧这才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,脸上露出满意之色。
如此一来,必然可为大秦帝国筛选出诸多名人良仕!
用过早饭后,赵牧手握着奏本赶往咸阳宫内。
朝殿上。
百官登朝,齐身拱手行礼道:“臣等参见始皇陛下。”
“免礼。”
“谢陛下。”
整整一夜,始皇帝都在时刻牵挂着昨夜之事。
今日登朝,始皇帝自然是要先行询问赵牧的良策。
“牧儿!”
赵牧忙身从朝班中走出,拱手说道:“儿臣在。”
始皇帝朗声说道:“朕命你想的解决之法是何啊?”
赵牧闻言,将奏本从袖口中取出,拱手说道:“回禀父皇,儿臣已将心中的计划和想法悉数写于奏本之上,请父皇过目。”
“哦?!”
始皇帝大有兴致的说道:“来啊!呈上来。”
“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