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然吴俊豪再求爷爷告奶奶,哪怕真跪在韩元良办公室门口痛哭流涕求他救救自己,VENSYS的股份,也追不回来了。
资本游戏到了这一局,便是无情的收割。
麦麦提和盟友们早已完成了最后一击。通过层层资本操作,吴俊豪手中的持股比例被悄无声息地稀释到了20%以下。
在德式治理体系下,这意味着什么——意味着他失去了对VENSYS最根本的控制权。
董事会早已重组,新席位由麦麦提一方掌握;至于唐若曦,她虽以对冲基金之名撬动了盘面,但对VENSYS本身并无兴趣,只是冷眼旁观资本的流向。
等着吴俊豪的,将会是被礼貌而残酷地踢出决策核心。
而更可怕的是,资本市场从来不讲人情。
德国人对信用的洁癖近乎病态。只要嗅出一点资金来源可疑、运作手法灰暗、公司治理有漏洞,便会将你默默列入黑名单。
不给融资,不发评级,不参与配合——看似无声,却是最沉重的死刑。
吴俊豪曾靠一套灰色资本逻辑,在风电项目初期搏出一片天地;可到了上市、国际化的阶段,他亲手打造的那套规则,却成了绊死自己的绳索。
他并不是输给了麦麦提。而是输给了时代,规则,以及……自己。
而丧失VENSYS,对吴俊豪来说,却远不止失去一家公司那么简单。
VENSYS,原本就是他打算用来撬动世界的支点,只是碰巧赶上了麦麦提打算将其并购这一节点罢了。
这家持有直驱永磁核心技术、挂牌在法兰克福交易所的公司,本身就是最顶级的金融资产。
它可以作为抵押,低息贷款;可以增发套现,腾挪流动性;可以炒作市值,撬动更大局面。
一旦失手,他便彻底断了用VENSYS去抵押融资、去市值管理、去扩张海外资产版图的路。
意味着他的杠杆体系,轰然崩塌。
更重要的是技术。
直驱永磁,是全球公认的高端风机路线。
原本,吴俊豪打算依托VENSYS的技术授权,悄悄圈住一批二三级制造商,搭建起自己的隐形产业链王国——那样,他就不必再困在传统齿轮箱技术路线里苦苦挣扎。
如今,这条隐形利益链被彻底斩断。
未来想靠技术做局?没门!
而资本圈则更懂得看门面。
手握VENSYS时,吴俊豪在国内金融机构眼里,是优质资产,是高信用评级的稀缺资源;
在地方政府面前,是国际上市公司股东,招商引资的头号种子;
在同行眼里,是背后捏着欧洲核心技术的玩家,有着天然的话语优势。
但当VENSYS的标签从他身上剥离后——
银行开始重新审核他的授信额度,贷款变得紧张;
政府招商部门悄然收回了政策优惠,冷眼旁观;
原先低头哈腰的合作方们,也开始质疑他的背书能力。
吴俊豪曾经亲手筑起一座信用之塔,如今在这一夜之间,轰然坍塌。
他失去的,不只是股份,不只是VENSYS,
而是一整个,未来。
当然,吴俊豪也没有什么未来了。因为——证监会已经注意到海华财务舞弊的线索,立案调查程序正在悄悄酝酿。
时间倒回到邱代东初次意识到问题的那个夜晚。
几天后,他趁着帮一位小经理开发“签名提取插件”的名义,顺理成章地申请了访问客服系统测试账号。
名义上是调试插件,实际上,他暗中留意着年末集中签收项目的记录。
很快,疑点跳了出来:某批风机系统显示签收日期是2011年12月28日,但实际发货单据上,装车时间赫然是2012年1月6日。时间倒挂了一周不止。而物流照片里,仓库门口积雪未融,连吊装都没开始。
邱代东假装困惑,向小经理请教:“这日期是不是录错了?要不要我顺手帮你们做个差错筛查脚本?”
小经理一听有这种好事,立马把内部邮件也发了过来:“你先看这些批次号的沟通记录,帮我一并标一下。”
邱代东心里冷笑。
邮件里白纸黑字地记录着:客服、销售、仓库多线催促——
“抓紧盖章,尽快上传系统,不然总部结不了账。”
这一刻,邱代东已经明白,这不是哪个部门小打小闹的小聪明,而是一场由高层默许,甚至直接指挥的系统性造假。
他悄悄截屏、导出邮件副本、拍下发货单据,打包进一只随身携带的加密U盘里。
越翻资料,他心中的疑虑越加深。而翻阅的细节越多,他就越发确定:这是一条流水线式的财务造假流程。
初步扫描,他已经查到——三十多个项目,超过四百台风机,全部存在发货晚于收入确认的情况,有的延迟时间超过半个月。
不是偶发,不是疏忽。
是计划周密、执行严密的财务操控。
随后,他又以“系统流程不熟”为由,继续在财务部混迹,佯装求教:
“这里利润是怎么勾出来的呀?”
“坏账准备的算法能不能在测试系统里跑一跑呀?”
问题又蠢又真诚,财务人员们警惕心渐渐放松。
几天后,一名新晋财务助理为了邀功,主动提出:“要不我带你去内网测一把?那边可以自己改数据,看得更清楚。”
邱代东故作犹豫,半推半就地答应了。
进入内网,他像个漫不经心的游客,一页页翻着表单和后台日志。
直到——大量利润字段被手动修改,备注栏里写着“调平”“锁单”“年末调整”;运费普遍被人为上调,8万元的结算额硬生生调到10万元,备注:“年末政策,提运费率”;坏账准备随意跳升,账龄不到三个月的客户也被超额预提,“备注:按全年审计要求预提”。
他越查,心越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