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 大刀阔斧(1 / 2)

这只是一个小县城,相对于整个天下来说,这是弹丸之地,所有人都是小人物。

而就是这么一群小人物,此刻正在探索一些正确的事。

唐禹道:“接下来,我会在各个方面做出安排,有意见可以提,但一旦确定方案,就必须严格实施,任何人不得违抗。”

“第一,户籍。所有的流民必须全部上户。”

“我不管你们是从哪里来的,只要你们在舒县,就全部给我上户。”

“你们没有土地,我也不会给你们分地,但我会把你们组织起来,开垦荒地,按人头分配给你们。”

“开垦荒地不限于流民,无地的佃农也可以参与,具体分地标准,是看劳动和贡献。”

“在此期间,县寺会提供粮食养活你们,保证你们有力气干活。”

“但粮食的消耗会记账,荒地开垦出来之后,有了收成,就要还。”

这些话,让一众流民都愣住了。

提供粮食开垦荒地?哪有这种天大的好事。

他们不是懒惰,而是一旦停下劳动,就吃不起饭,所以根本没有能力去开垦荒地,只能帮地主干活。

但现在县寺愿意借粮养着,并有序组织,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。

唐禹继续道:“县寺会统筹安排耕种工具,推行生产秩序,以五户或十户为一个组,保甲联产,保证耕种效率。”

“从今天起,没有本地人和流民之分,都是舒县人。谁再敢抱团排外,或是村民械斗,一概不轻饶。”

“我会联合乡老、县兵、游徼,组成临时的管理机构,负责解决纠纷和矛盾,有什么事你们可以往上报。”

众人是越听越激动,甚至有人已经喊了起来。

衣崇文作为最有威望的乡老,直接站了起来,大声道:“唐县丞,只要咱们老百姓有吃的,又怎么会无端斗殴呢,咱们都听你的。”

“是啊,唐县丞为咱们着想,咱们肯定听话。”

“我不怕吃苦的唐县丞,我什么都肯干。”

一时间,到处都是人在喊,一股莫名的激情在他们之间荡漾,似乎每个人都恨不得大干一场。

这一幕,让文宠都觉得惊异。

因为在他的眼中,这些百姓一直都死气沉沉的,像是傻子一样。

现在…他们像是战士。

唐禹大手一挥,所有人顿时安静了下来。

唐禹继续道:“别吵,把我说的话记住,尤其是乡老、里正,到时候你们是要负责监督和实施的。”

“除了粮食、户籍、土地之外,还有水利和耕种手段。”

“冬麦完成播种之后,每家每户都必须服徭役,我可以保证强度不会特别大,而且县寺出粮,保证你们吃饱。”

“这一方面有利于建设水利,一方面也帮你们节约了粮食。”

“我们要疏浚杭埠河、丰乐河等水系,修复‘七门堰’的局部灌溉功能,确保至少两万亩良田在枯水期可以得到灌溉。”

“这是大事,必须参与,我会合理安排时间,分村、分组轮流服役。”

“只要这件事做成了,咱们之后不怕干旱了,粮食收成也稳定了。”

“年年有粮吃,不再是一句空话。”

在场的百姓攥紧了拳头,激动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。

唐禹继续道:“女人也不能闲着,咱们舒县的‘舒席’一直广受欢迎,要组织编织,由县寺和文家牵头,统一收购贩卖,盈利可以平分。”

“总之,就是一句话——齐心协力!辛勤劳动!县寺组织!豪族牵头!有秩序、有流程地把舒县发展起来!”

“这是我们的目标!”

“我会制定详细的方案,与各大乡老、里正交代,最终落实下去。”

场中众人已经欢呼了起来,一个个或哭或笑,只觉宛如梦幻,又感觉热血沸腾,恨不得立刻开干。

唐禹看向众人,大声道:“我丑话说在前头!这是舒县的一场改革!一场庞大的生产运动!”

“谁敢偷奸耍滑,谁敢从中捣乱,谁敢消极懈怠,我就把你的脑袋砍下来,挂在村头书上,让所有人都看见。”

“别以为我在开玩笑!谁有本事就来试试!”

这一场所谓的“大会”很成功,把百姓的积极性彻底调动了起来,原因是在佃租、税粮和徭役管饭等各方面给了实际的利益,也给了百姓未来的希望。

所作所为,符合百姓的利益,百姓自然就会支持。

有没有那种骨子里坏的,就想唱反调,就想捞便宜?

一定有的。

但唐禹可是提着刀在说话。

他可不是什么纯圣母,他是慈父。

什么是慈父?希望你好,但你不听话,那就要打,甚至是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