焊花最后一闪,熄灭。
张玉海师傅长长舒气,摘下焊帽。他满脸疲惫,眼神却透着自豪。
几天鏖战,克服了人为破坏,那道凹槽终于被填满。镍基合金闪着暗沉金属光,坚硬、致密,略高于原始滚道。
焊道如鱼鳞,粗糙不平,像个刚出炉的粗胚。离光滑如镜、尺寸精准,还差得远。
但在场的人——赵国栋、刘工、钱师傅、张玉海,还有闻讯赶来的高建军——全都激动难抑。
最难的堆焊,这块硬骨头,啃下来了!
“成了!堆焊成了!”刘工声音发颤。“真他娘的不容易!”钱师傅感慨。
李向前看着重生的轴承内圈,也松了口气。最危险的一步跨过,但决战才刚开始。
目光落在粗糙的堆焊层上。
下一步,精密磨削定型!
精度要求:微米级(μ)!千分之一毫米!
这层合金,比原轴承钢还硬!
考验设备,更考验技术和耐心!
所有目光,齐刷刷投向磨工车间第一人,“高一刀”——高建军。
高师傅上前,仔细打量内圈,眉头紧锁。上次磨裂纹是去除,相对简单。这次是在硬合金上“雕刻”复杂滚道,难度几何级增长。
“小李师傅,”高师傅声音低沉,“这镍基合金,硬!焊道不匀,易崩砂轮,易变形。滚道圆弧、接触角,差一丝都不行。挑战……太大了!”
气氛再次凝重。堆焊成功只是“有”,能不能“精”,才是关键。
李向前早有准备,拿出图纸和手写方案:“高师傅,难点我考虑到了。三步走。”
高师傅凑近细看。
“第一步,粗磨。”李向前指着方案,“粗粒度砂轮,快进给,去大半余量,留0.1毫米。”
“第二步,半精磨。”他继续,“细粒度砂轮,慢进给,提精度,留0.02毫米。”
“第三步,精磨。”语气郑重,“微粉级砂轮,白刚玉或。极小吃刀量,零点零零几毫米,慢速往复,配合在线测量,最终达标。”
方案参数详尽,砂轮型号、速度、深度、修整要求,一清二楚。高师傅暗暗点头,这细致得不像年轻人手笔。
李向前补充:“发热是大问题。冷却要足,要过滤,防二次划伤。建议加磁性分离器和纸质过滤器。”
他又拿出几个油纸包好的小砂轮:“托人弄来的特种砂轮,还有小直径砂轮头,应该够用。”
高师傅拿起一块砂轮摩挲,看着李向前笃定的脸,疑虑全消。这小子,理论实践家伙事儿全齐了!
“行!”高师傅一拍大腿,眼中闪着兴奋,“方案够细!考虑周全!家伙对路!小李师傅,就按你说的办!我老高今天就跟你,在微米之间,较量较量!”
微米之战,打响!
M1432A万能外圆磨床前,高建军与机器合一,眼神专注,双手稳如伺服。
砂轮飞旋,尖啸刺耳。接触瞬间,火花细密如星尘。乳白冷却液浇注,白雾腾起,带走高热。
李向前站立一旁,【破障之眼】全开。滚道微观形貌、尺寸变化、温度分布,尽在掌握。
“高师傅,X轴再进零点零五。”“Z轴慢点,保持住。”“冷却液加大,左侧温度高。”“听声音,砂轮钝了,准备修。”
指令简洁及时,高师傅精准执行。
粗磨,合金剥离,滚道雏形显现。半精磨,砂轮更换,进给放缓,滚道渐趋光滑。
车间围了不少人,屏息注视。空气中弥漫着机油、冷却液和金属粉尘味,还有无声的期待。
进入精磨!
换上微粉级白刚玉砂轮,高师傅神情凝重。每次进刀,手轮转动微乎其微,零点零零几毫米。
砂轮轻滑,发出微不可闻的“嘶嘶”声。滚道表面在冷却液冲刷下,渐呈镜面光泽。
千分尺、内径量表反复测量。
“接近了!还差最后两微米!”刘工低声报告,额头冒汗。
高师傅深吸气,稳住心神,准备最后一击。
成败在此一举!
就在这时——
“嗡……”
一阵极其轻微,却绝对异常的振动,突兀传来!
声音极小,但在寂静中如惊雷!
几乎同时,李向前视野中,磨床主轴数据爆出刺目红光!
【警告!M1432A主轴前轴承温度异常升高!超阈值!主轴系统高频微幅振动,振幅0.0015!】
磨床自身出问题了!就在这最后一刀!
高师傅脸色“唰”地惨白!
他几乎是本能反应,猛拍急停按钮!
“吱——嘎!”
砂轮骤停,尖啸戛然而止。车间死寂!
所有人都惊呆了!
功亏一篑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