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道办的检查风波,最终竟成了前进厂的一道护身符。
王厂长悬了几天的心彻底落回肚子里,走路都带着风,看李向前的目光,除了信任,更多了几分依赖。
“小李师傅,这回可真是……太险了!”她拍着胸口,脸上是惊魂甫定后的庆幸,“现在好了,区里都知道咱们了,看谁还敢乱伸手!”
李向前没接她的话茬,只是望着车间方向。
危机暂时解除,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。
他需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生产中去。
红星厂的第一批订单交付在即,不能出任何纰漏。
新购入的千升级反应釜【嗡嗡】运转着,声音沉稳有力。
经过初期的磨合,这台大家伙的表现超出了预期。
孙强带着几个老乡,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,在反应釜周围忙碌着。
投料、观察液位、记录温度……动作比起最初的生涩,熟练了不少。
李向前踱步过去,手掌贴在反应釜温热的外壁上,感受着内部的搅动。
【破障之眼】悄然开启,淡蓝色的数据流在视野边缘浮现,解析着内部物料的混合状态和温度分布。
“向前哥,这新家伙是好使,出料快多了。”孙强抹了把汗,憨厚地笑着。
李向前嗯了一声,视线并未离开仪表盘。
“速度是快了,但匀乎不匀乎,得看仔细点。”
他的手指轻轻敲了敲压力表,“温度也要盯紧,不能忽高忽低。”
【破障之眼】反馈的信息很清晰:目前的搅拌速度下,靠近容器壁的区域,物料混合还不够充分;加热速率过快,导致局部温度瞬间偏高,虽然还在安全范围内,但对最终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有潜在影响。
产量上来了,质量必须跟上,甚至要更进一步。
他回到办公室,摊开一本记录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几锅料的生产数据。
结合刚才【破障之眼】的实时监测,他在本子上快速勾画,调整着几个关键参数。
搅拌速度分段控制,初期低速混合,中期提高转速强化剪切,后期再放缓,促进反应完全。
加热曲线也要重新设定,更平缓,避免骤升骤降。
这些调整,工人们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原理,但必须执行。
几天后,经过调整的工艺开始试运行。
李向前几乎全程守在反应釜旁边,不断核对着数据,偶尔让孙强微调阀门。
出来的第一锅成品,他取了样品。
手感更细腻,色泽也更均匀。
但这还不够。
不能总是凭经验和手感。
必须要有量化的标准。
他想起在废品站淘来的那个破控制箱,还有里面那个神秘的黑色存储模块。
虽然暂时无法解读,但那个时代背景下,废弃的高精尖设备零件,往往意味着某些实验室或工厂淘汰下来的好东西。
他需要仪器。
哪怕是旧的,凑合能用的也行。
接下来的几天,李向前又跑了几趟废品站和旧货市场。
还真让他淘换到了一些宝贝。
一台锈迹斑斑但还能转动的离心沉淀器,几个破损但刻度清晰的玻璃量筒,一个指针发黄但还能读数的简易粘度计,甚至还有一个外壳磕碰、灯泡不亮的旧烘箱。
他把这些“破烂”搬回厂里,腾出车间角落的一块空地。
清洗、拆解、修复、校准……
他埋头鼓捣了整整两天。
一个极其简陋,但五脏俱全的“化验角”出现在前进厂。
王厂长看着那些瓶瓶罐罐和奇形怪状的铁疙瘩,满脸疑惑。
“小李师傅,你弄这些……是打算干啥?怪吓人的。”
李向前拿起一个滴管,正在小心翼翼地往样品里滴加某种试剂。
“王厂长,以后咱们出的每一锅料,都要在这里过一遍。”
他指了指粘度计,“粘度多少,闪点够不够,有没有杂质,都要测。”
“测这些干啥?红星厂那边也没说要啊。”王厂长凑近了些,还是不理解,“咱们按方子做出来,看着没问题不就行了?”
“看着没问题,不代表真的没问题。”李向前放下滴管,表情严肃,“红星厂现在没提要求,不代表以后不提。咱们自己心里得有数。”
“做生意,牌子最重要。万一哪批货出了问题,砸的是‘前进牌’的招牌,以后谁还敢买咱们的东西?”
“可……可搞这些,费时费力,还得用这些……化学玩意儿,安全吗?”王厂长还是担心。
“我会教他们怎么用,按规矩操作就没事。”李向前语气不容置喙,“时间是费点,但能保证质量。这笔账,长远看是划算的。”
王厂长看着他认真的样子,张了张嘴,最后还是把疑虑咽了回去。
这个年轻人,总有他的道理。
而且,每次都被证明是对的。
有了检测手段,还需要有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。
李向前又把自己关了两天。
这一次,他不是画图纸,而是写东西。
他要编写一套简单明了,工人能看懂、能执行的操作规程和检验标准。
考虑到工人们的文化水平,他尽量避免使用术语,多用大白话。
关键步骤,他还配上了自己手绘的示意图。
比如,投料顺序不能错,画了几个桶,标上序号和箭头。
加热温度怎么看,画了个温度计,标出红线区域。
搅拌时间要多久,画了个闹钟。
检测样品怎么取,用虚线画出取样勺的位置。
《“前进牌”润滑脂生产操作规程(暂行)》
《“前进牌”润滑脂质量检验标准(试行)》
两份用硬纸板精心装裱起来的文件,被李向前亲自用图钉钉在了车间最显眼的墙壁上。
字很大,图很清晰。
他把孙强和其他几个负责生产的工人都叫了过来。
“从今天起,咱们生产润滑脂,就得按这个来。”他指着墙上的规程,“每一步怎么做,上面写得清清楚楚。谁要是看漏了,做错了,出了次品,别怪我不客气。”
他又指着另一份标准,“做出来的东西好不好,不是我说了算,也不是你们说了算,得按这个标准来验。验不过关的,就是废品,不能出厂。”
工人们面面相觑,大多是茫然和一丝抗拒。
“向前哥,这……这又是图又是字的,看着眼晕。”一个年轻点的工人小声嘟囔,“俺们照着干活不就行了?以前不也这么干的?”
“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现在!”李向前声音提高,“以前咱们是小打小闹,现在是给红星厂供货!是大生意!能一样吗?”
“看这张图,”他指着规程上的一幅画,“油倒多了,反应就不充分,出来的东西就稀。火开大了,东西就容易糊,性能就差!不按规矩来,糟蹋了料,厂里亏钱,咱们这个月奖金可能就没了!你们说,该不该按规矩办?”
他没有讲大道理,只说最实际的——次品、亏钱、奖金。
工人们沉默了,脸上的表情从不解变成了若有所思。
“强子,你带头学。”李向前看向孙强,“有不明白的,随时问我。从下一锅料开始,必须严格执行。”
孙强用力点了点头。“放心吧,向前哥,俺们学!”
李向前看着墙上那两份略显粗糙但字迹清晰的文件。
这是前进厂走向正规化的第一步。
虽然简陋,但必须要有。
他转过身,看着工人们开始围着规程低声讨论,孙强在给他们逐条解释。
车间墙壁上那两份用硬纸板装裱的操作规程和检验标准,很快显现出威力。
新出炉的润滑脂样品被送到角落那个简陋的“化验角”。
孙强笨拙却认真地操作着那个旧粘度计,旁边一个工人拿着记录板,对照墙上的标准,念出一个数值。
“合格!”
孙强长舒一口气,用袖子擦了擦额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