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星机械厂技术科的实验室。
几台平日里甚少动用的精密设备,此刻正对着几份粘稠的油脂样品,探针闪烁,记录着数据流。
刘工俯身在一台光谱分析仪前,镜片后的双眼紧盯屏幕上跳动的曲线。
他身后,两名年轻技术员屏息操作着粘度计和高温油浴锅,动作谨慎,额角渗出细汗。
这次检测,动用了科里压箱底的家伙什,甚至借调了隔壁车间用于军工项目校准的设备。
标准,是刘工亲自定的,参照了李向前送来的那份《企业质量控制标准》,又额外增加了几项更苛刻的条件。
对“前进牌”润滑脂的全面检测,开始了。
李向前推门进来时,刘工刚直起身。
“刘工,您要的样品和资料。”李向前将一个密封的铁盒和一叠文件放在实验台上。
铁盒里是不同批次的润滑脂样品,文件则是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基础配方说明。当然,关键的核心助剂部分,他做了模糊化处理。
刘工拿起那叠文件,快速翻阅。纸张上的字迹工整,流程清晰,配方说明虽然有所保留,但逻辑严谨。
他没多问,只点点头。“放这儿吧。”
李向前环视一周,看到那些运转中的精密仪器,心下了然。
“辛苦各位师傅了。”他朝那两个年轻技术员颔首。
“份内事。”刘工替他们回了一句,目光重新落回文件上。
李向前没再打扰,转身离开了实验室。
看着他离开的背影,刘工拿起一份样品标签,又对照了一下文件。这份坦诚配合的态度,不像心里有鬼的样子。
可技术容不得半点含糊。数据,才是唯一的答案。
检测持续了近一周。
前进厂的气氛有些压抑。孙强和刘虎干活时都闷着头,话少了许多。
“向前哥,外面传得越来越难听了。”孙强擦着手上的油污,凑到李向前身边,压低声音。
“红星厂那边有人说,检测出问题了,什么酸值超标,腐蚀金属……”
刘虎在旁边听着,拳头不自觉握紧。
李向前正在检查刚下线的一批产品,动作没有丝毫停顿。
“还有鼻子有眼的,说看到检测报告草稿了,好几项不合格。”孙强越说越气,“肯定是张德彪那老小子在背后捣鬼!”
李向前拧紧一个油桶盖子,站直身体。
“让他们说。”
他的平静让孙强有些急。“哥,这……”
“结果没出来之前,说什么都没用。”李向前打断他,“做好我们自己的事。记录都做好了?”
“都记着呢。”刘虎连忙应声。
李向前拍了拍他的肩膀。“沉住气。”
谣言的浪潮拍打着前进厂这艘小船。他清楚源头在哪,也预料到了这种手段。
但辩解无用。他把评判权交给了红星厂,交给了数据。
现在,只需等待。
一周后的下午。
红星厂技术科。
最后的几组数据录入电脑,打印机开始工作,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。
十几页的报告,带着油墨的温热,被整齐地装订好。
刘工拿起报告,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。
每一项数据,每一个图表,每一个分析结论。
他推了推眼镜,表情复杂。惊讶,难以置信,还有一种技术人员看到优秀成果时的本能兴奋。
旁边一个年轻技术员忍不住探头。“刘工,这结果……”
刘工抬手止住他。“按流程,归档,通知前进厂。”
他拿起桌上的电话,拨通了前进五金厂的号码。
李向前放下电话,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。
“强子,虎子,看好厂子。”
他跨上自行车,再次驶向红星机械厂。
技术科办公室。刘工坐在桌后,那份厚厚的报告就摆在面前。
李向前走进来。
两人没有多余的寒暄。
刘工将报告推了过去。“《关于前进五金厂‘前进牌’润滑脂的全面质量检测报告》,你看一下。”
报告入手沉甸甸的。李向前翻开第一页,看到了密密麻麻的表格和专业术语。
他直接翻到最后的结论部分。
刘工的声音响起,平稳,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。
“我们依据你提供的企业标准,并增加了高温耐久性、低温流动性以及对铜、钢、铝等多种金属的腐蚀性测试。”
“检测项目共计二十七项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似乎在组织语言。
“结论是……”刘工拿起桌上另一份副本,指着上面的文字。
“【实力展示-数据碾压】前进牌润滑脂,各项基础理化指标,全面优于现行的部颁工业润滑脂标准。”
李向前翻页的手指停住。
“其中,”刘工继续,“40℃运动粘度、100℃运动粘度、粘度指数、闪点(开口)、倾点,均达到或超过了部颁优等品指标。”
“抗磨损性(四球法磨斑直径),高温稳定性(氧化安定性测试),这两项关键指标,结果尤其突出。”
刘工看向李向前,语气加重。
“我们实验室留存有少量进口样品,做了一些非正式的比对测试。数据显示,你们这款产品在这两项上的表现,接近同期美孚、壳牌等品牌的中档工业润滑油水平。”
“腐蚀性测试,所有测试金属样本,均未发现明显腐蚀、变色现象。”
办公室里很安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