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875章强行避世
休养了一个月,林德终于可以活动自如的行走了。
回到布庄,宋明和掌柜的都只是问了他身体情况,对奚存青来为他请长假的缘由都是只字不提。
林德时常发呆,思考。
死亡被侍神之灵验证为彻底不可行,但直接向奚存青说这里是梦,是他的心魔劫象,那肯定是怎么也说不动的,奚存青还会以为他疯了。
心魔劫象……心魔劫象……林德苦苦思索着,心魔劫象就是为了让修士堕魔吗?不,是为了历练心境,劫象往往与修士内心最在乎、最重要的对象有关,所以在梦中,他遭此大辱,也是劫象的一环。
只要他还继续“活”着,各种离谱的倒霉事儿就会源源不断在他身上发生,他和他两个总得先“死”一个,等奚存青崩溃了,这劫象才可能会结束。
又或者,安法达贝把那台机器搬过来再电一电?说不定也能成。
后者显然是不行了,林德叹口气,再在奚存青身边待下去,平静的日子要不了多久就会打破,举案齐眉的日子有多和美安逸,后面的生离死别百般磋磨就有多痛苦,这次有侍神之灵强行掐断跳过,下一次可就未必了。
哎?侍神之灵为什么这么好心?
他想不通个中缘由关窍,也许侍神之灵是单纯泄愤?可是他的泄愤反而帮助了他恢复记忆,这种赔本买卖怎么想也不对劲。
也许这背后还有什么深意,林德想不出来,他决定在这劫象尽力做点什么,不能再按照吃苦受苦的路数来了。
他决定远离。
记忆恢复后,他的境界实力也大幅度恢复了不少,直接蹿升到融雪境的水平,虽然完全不理解记忆恢复与境界实力的关联,但强大了总是件好事。
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储物法器,在郡城将金银珠宝都换成了一张张小面额的银票和大把的宝钞铜钱,兑了一大包,分拣成两堆,大半留给奚存青,自己拿剩下的打算远离此地避一避。
跑到哪儿去呢?
想来想去,中原他涉足的地方有很多,奚存青没有灵根,没有修为,要是拼了命找他,估计也就在中原一带找。更偏远的地方如西域佛门祖庭呢?或许那里可行。
筹备好足够的钱,瞒着奚存青打包好一些衣服,留下给奚存青和布庄掌柜的信,一天深夜,林德趁着奚存青熟睡,悄悄爬起来,运法急遁远离了凤新镇。
离开比林德想象的还要轻松,就是对奚存青有些放不下的愧疚,不知道他看到留下的信,会是什么样的心情。
反正是心魔劫象,当不得真!
林德硬起心肠,又觉得没什么了,现实和劫象不是一回事,等历练结束,奚存青肯定会理解的。
从中原腹地到西域祖庭,林德走走停停,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功夫才抵达西域第一个大城,也是西域商人前往中原腹地做生意的最后一大站,伽师城。
伽师城和记忆里的迦娜城很像,城市布局简直一模一样,唯一的区别是伽师城没有希昙寺,城中完全是浮摩教的地盘,随处可见苦修的浮摩教法师接受路人的顶礼膜拜,沿街的商铺主人走出来给苦修法师们一勺饭食,一瓢水。
因伽师城与中原来往的商人众多,离城门不远处就有四五家兑换银行,林德放心地进店兑换,将部分银票换成了本地通行的货币,打算在这开启新的生活。
直到奚存青真的找上门来的那一天。
应该能过好几年吧?林德也没底气,想着能拖一时是一时,劫象里奚存青是凡人,四五十年就应该没了。
想到这层又回忆起第一次共同历劫象时的身份,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。
罢了罢了,能熬一时是一时。
他在城中买了房屋,忙活几天置办家具用品,一点点安顿下来,还买了一些书,学习当地的语言风俗,争取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。
伽师城气候干热,城中居民一般带竹编白色宽檐大帽出行,讲究的妇女或贵人还会在大帽边缘垂下纱幔,走动起来自然飘曳生风。不仅遮阳生凉,还方便遮掩容貌。林德觉得这个习俗真是不错,除了竹编大帽戴着头顶有些痛外。
每日学习当地语言,学累了就戴上大帽去书店逛一逛,去浮摩教的寺庙参观法会。
浮摩教尚节欲苦修,主张日常言行皆是修行,他们不行超度法会,只向信众反复宣讲,本世之苦乃是前世因果,因果孽障不消,则代代受苦,永无宁日,唯有入教门随法师们一起修行,才有可能消己身业债。
听起来和佛门很像,林德在深入研究了解浮摩教后,感觉浮摩教的教义没有佛门那么复杂,有那么多流派,核心理念就是人生而负罪业。浮摩教的神来自很多西域本地的传说,年岁不算悠久,有些理论甚至有些漏洞和拙劣,将佛门与本地故事糅合起来,形成了那么一个说服力不那么强的苦修门派,就是这样的门派在佛门大难后鸠占鹊巢,大为兴盛,只能说是时也命也,强求不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