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秀才,不继续求取学问,自愿来这北地?
“回世子妃,考上秀才,小的已是江郎才尽,我两个弟弟比我会念书,管大人允诺,只要他们读书上有天赋,会一直供养他们。”
其实就算不是京城管大人的话,他也想四处走走的。
他当然想继续念书,可家中寡母供养不起他们三人。
“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,我自然也想领略一番这北地风光。”
管月娆朝他笑笑,没有说话。
又看向族长信里说的另外两个人。
万鸣善,是跟她这支隔了房头的族叔,听说于经济庶务上更擅长。
管元长,据说能说会道。和管万里一样,管月娆得叫他一声族兄。
这两人不如管万里跟她家关系更近。当然既然来了北地,她也不会厚此薄彼。有能力者都会得到她重用。
“我这里确实缺人,但目前要做的不过一些琐碎事,谈不上什么大的成就,几位先在北地好好逛逛,若觉得不合适,我会送上一份程仪,送你们归乡。”
“世子妃言重了,既选择来北地,我等自然是来镶助世子妃的。有事世子妃只管开口。”
管鸣善代表众人开口道。
看了她的肚子一眼,目光闪了闪。
管月娆只装看不见,点头,“既如此,你们先带人下去休息,先歇几日,若另有想法,随时告知于我。”
“是。”
三人便被张良领到客院休息了。
管月娆翻着名册,看着族长的信。
此番祖地不止送来了他们三个,还送了一些得用下人,总共加起来有十三人。而京城她娘家送来的人就杂了。
她母亲给她搜罗了各式人才,一个叫张婆子的产婆,带着一个十三岁的小孙女。
听说之前给大户接生,产妇和孩子都没活过来。被大户砸了饭碗,赖以生存的活计做不成了。
“不是奴婢的错,之前奴婢已经交待产妇要少吃,以防胎儿太大生不下来,结果生产时孩子不仅大胎位还不正,要下刀切她家还不同意,活活把母子憋死了。”
管月娆见她眼神清正,倒不怀疑她的话。
这时代想平安生产,没点东西辅助,全靠手艺,风险太大。
“我母亲既然把你送来,必是信得过你的手艺,你只管安心在留园住下,一年后,你离开时,我会送一份厚厚的程仪给你。”
“是,多谢世子妃。”
除了这对婆孙,还有一个医婆,叫窦娘子。只生有一个女儿,拿了管母五十两银子,嫁了女儿,了了心愿,跟管家签了十年契。
“你会医术?”
“回世子妃,奴婢夫家世代行医,奴婢娘家亦是几代人采药为生,我跟着娘家夫家学了些。”
管月娆点头,看来是个有本事的。
只是身世可怜,只因没生儿子,男人一死,家业便被族里收回去了。带着个女儿来京城讨生活,却连女儿的嫁妆都出不起。
还另有一对母女,当娘的叫杨月娥,带着个女儿才六岁,叫麦穗。因生不出儿子,被夫家休了。
原是在母亲的陪嫁庄子上做活。这次母亲也把她送了来。
一路上,那个麦穗病了几场,要不是窦娘子懂点医术,怕是走不到这边来。
看着站着无精打彩的麦穗,管月娆便让她们下去休息了。
除了她母亲搜罗来的这些人,她祖父父亲听说她还买了地,从庄子上又挑了两家人过来。
一家姓郑,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儿媳一对孙子女,女儿给留在京城了。另一家姓于,夫妻俩带着一儿一女,老父老母没跟来。
又在人市买了十五个汉子,有几个还懂点拳脚功夫。
这两批人,让管月娆非常满意。
休息了两日,见那些族人没人抱怨想离开,立刻就把他们安排到各个岗位上去了。
也把谢臻的人给了赏银送走了。
如意吉祥沈嬷嬷大大松了口气。这回人走可算充足了。
“小姐,那个窦娘子做饭还特别好吃,今天还列了好多东西让张良去采买了,说要给小姐做药膳。”
小姐一直不让大夫来诊脉,沈嬷嬷一直担心她的身子。
有个窦医婆,可太让人放心了。
“小姐,一会让窦娘子来给你把把脉,有这样的人在可不能浪费了。”
沈嬷嬷也说道:“是啊小姐,你现在的肚子跟吹气一样,大的吓人。还是让她看看。”
沈嬷嬷话落,三人的目光同时落在管月娆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