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玉秀拿到帝都大学的通知书后,老赵家乃至整个红旗大队都沸腾了。
知青点的知青们都眼巴巴的跑过来,想要蹭一蹭学神的光环。
要是能够有什么书和笔记可以参考一下就最好了。
老赵家的门槛在这天都差点被人给踏破了,赵元双的脸都要笑烂了。
一整天老六夫妻两个都是挺着胸膛,满面春风的不停和人说话、寒暄。
李晓娥那么喜欢炫耀的人,可算是逮到了一个光明正大炫耀的机会。
而且今天这个场合,她想要低调都不行,人家都盼着她多说几句呢。
“......都是孩子自已争气,哎呀,我们和孩子她爹都是种地种了一辈子的,哪里懂读书的事情呦......”
“是啊是啊,我们家玉秀从小老师就夸她聪明,我以前也不懂啊,差点耽误了孩子,多亏了我婆婆......”
“什么?哦,你说书啊,真是不巧了,你啊,说晚了,那书被人买走了,你也知道我们家玉秀这成绩一出来,人家都想要她用过的书,说上面有笔记什么的,我也不懂,不过人家真心来求的,又都是为了孩子,我也不好不给不是?”
李晓娥这辈子都没收到过这么多艳羡的目光,没有听过这么多恭维的动听的话。
感觉整个人都飘了起来,脚下跟踩着棉花一样。
不过一旦和自身利益有关,李晓娥的脑子就又回来了。
赵玉秀多厉害,一考就考上了帝都大学,她用过的书,记过的笔记,那是一般人能用钱买到的吗?
再说了,家里那么多孩子呢,玉秀是考上了,但是和平和玉姗可都没有呢。
这要是换做以前缺衣少食的时候,李晓娥别说能想到赵玉秀能够考上大学,给她带来无限荣耀,就是连赵玉秀二十多岁还能在家不嫁人,高考一恢复就去考大学这种事情都不敢想。
她得是多伟大的母亲,才能允许这一切的发生啊。
可是真的能家里吃喝不缺,也不差钱,日子不再那么辛苦,她也和娘家断了往来,耳根子彻底清净之后,李晓娥才惊讶的发现,原来自已也可以那么平和的对人对事。
不用活的尖酸刻薄像个笑话。
“哎呀,我就说玉秀这孩子,我冷眼瞧着,打小就不一般,这孩子放在古代,那也是个女状元啊。”
李晓娥叉腰,“那是,一般人还真比不上我们家玉秀,这孩子考的分数可高了!”
其实什么也不懂的李晓娥张嘴就来,但是因为她现在是“女状元”的母亲,所以大家对她的话天然的就很信服。
“......那到时候玉秀去首都上学,你们夫妻两个是不是得跟着送啊,孩子离家这么远的路,没人送可不行,玉秀毕竟是个小姑娘。”
有人热络的和李晓娥说起一个就在眼前的实际问题。
李晓娥一听,立马就道:“那肯定的啊,我们怎么能放心让孩子一个人上火车呢。”
其实李晓娥在说话的时候,心里面也没有底。
只不过她想着,孩子上大学,的确应该送一送。
再加上她和赵元双从来没去过首都,没去过大城市,心里面也很向往,何况他们出去还可以用送女儿上大学的这样好听的名头,所以为什么不去送呢?
不过想想自已小女儿那个脾气,李晓娥觉得自已怕是回头要和赵元双商量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