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皇后遇喜的消息,传播的越来越广,很快就有大臣上书劝皇帝,多多开枝散叶,繁衍子嗣的奏疏送到了宫里去。
不仅如此,就是修缮仁寿宫的工程也加快了速度。
就在这时,内阁学士兼兵部尚书王宪上奏道:“今有鞑虏在河套驻兵,乞皇帝陛下下诏振举废弛,以严武备。”
于是朱厚照便下诏:“令各边镇巡官严督所属训练军士,以备缓急。有事故逃亡者,即与更替勾补,不许卖放买闲。每月的粮食如果有短缺的,户部设法借置,及时关支。”
同时皇帝令郤永加强巡视戒备。
不久又有御史王升奏:“圣明无过我皇帝陛下,先时令辽东、宣府、大同、延绥四镇军多内调,示强干之意,后又以京军六千与宣府军六千春秋番换,盖为此也,正德十三年,颁定宣、大、延绥三镇应援节度:敌不渡河,则延绥听调于宣、大;渡河,则宣、大听调于延绥。然虏一深入,望风瓦解,村落歼则掠及小堡,小堡空则祸延中堡,中堡尽而大堡存者仅十之四五,臣闻足兵足食方能有一战之力,一择强将练兵,二复太祖旧法,召商输边粟而与之盐。富商大贾悉自出财力,募民垦田塞下,使边储不匮,三山西一带依山阻险,奸民相率为盗,宜编立乡兵,略如保甲之法,令相守望。度房、宛二县道里之中,置巡捕分署,顺天府委官驻札。四京城内外衢市纡远,巡捕官军散处,诸约束非得关防不行,乞准。”
疏入,帝章下有司议论。
兵部覆议:惟复太祖旧法,召商输边粟而与之盐不可。
朱厚照得知也不生气,因为当前最主要的是尽快敲定清丈天下田亩事。于是差司礼监太监去文渊阁询问清丈田亩的规程如何。
在这种情形下,毛纪不得不奏请组织召开国务会议,于是经过一个月多的讨论,最终定稿,上呈皇帝御览。
朱厚照收到定稿后,大喜,于是召荣王朱载坖,毛纪等阁臣来乾清宫议事,朱厚照这日穿的是道袍,见到众人便开门见山道:“此次清丈条例定稿颇合我意,尔等有功。”
众人忙称不敢。
朱厚照接着道:“当速速颁发条例,使天下知晓朝廷之意。”
毛纪道:“启奏陛下,如今条例虽定,也需谨慎行事,切不可急躁,臣乞陛下下敕书,令布政司衙门议论,若无误,再颁发不迟。”
此时秦金道:“启奏陛下,今明清丈之例,当额失者丈,全者免,朝廷既然合六部九卿、科道会议形成总稿,应速速形成议案,使称条例,颁发全国,以各布政使总领之,分守兵备分领之,府州县官则专管本境。使田有官民屯数等,粮有上、中、下数则,宜逐一查勘,使不得诡混。明军种屯地即纳屯粮,军种民地者即纳民粮。严欺隐之律,有自首历年诡占及开垦未报者免罪,首报不实者连坐,豪右隐占者发遣重处。”
“当如是哉。”朱厚照颔首道,手中的玉虎把玩的飞快,“只是,清丈的期限稿中还没定么?”
王琼道:“还未定。”
朱厚照闻言点点头:“应当定下来才是。”
毛纪闻言不作声,王琼道:“臣遵旨。”
朱厚照看向朱载坖道:“你也有功了。”
朱载坖笑道:“臣年幼不知庶务,这都是陛下居中指挥,阁臣辅弼之功。”
朱厚照心中笑骂:“这小子还挺像那么回事。”于是点点头道:“阁臣都有功劳,先记下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