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着宝宝的李青萝,在萧峰的陪伴下,先去宋国见了苏星河,又难得的上了一趟灵鹫宫。
巫行云和李秋水虽然势如水火,但也不会对小辈动手。
不然那李谅祚怎么可能活这么大岁数,还当了皇帝?
相反,巫行云对李青萝还是很满意的,敢爱敢恨,像极了李秋水。
嗯,巫行云和李秋水的感情,极其复杂。无崖子他们仨的感情故事,实在是没法说。
得知李青萝来意的巫行云,直接划了一部分手下势力给李青萝,随她安排。
还从九天九部里选了些贴心的,给她打下手。
毕竟萧峰以后最次也是个辽国南苑大王,想坐稳王妃的位子,没有自己人怎么行!
也正是因为李青萝的帮助,一品堂得到了扩充,大量逍遥派下属势力填充进了西夏国。
嗯,李青萝没动辽国的那份,毕竟是自己的婆家,她要的是宋国境内的人。
得了不少好处的李谅祚雄姿英发,准备好好作一番成就出来。
他很自信,毕竟三国的皇帝里,就数他年轻,也最得支持。
虽然西夏地方小,但小有小的好处,人心易聚。
老娘强势虽然也让他很难受,但强有强的好处。哪个臣子敢不听他的话?只要老娘一出马,朝堂都为之俯首。
嗯,李谅祚想的开,求自己母亲帮忙,不寒碜。
而萧远山因为本身就掌管着北地最精华、民风最彪悍的燕云十六州,江湖势力众多,根本不怕没人来投。
反倒是需要小心扩张势力,避免让辽帝担心。
至于吐蕃和大理,在这限武令上是一点不敢跟。
大理段家既是皇家也是最大的武林势力,家庙天龙寺更是西南佛门扛把子,加之全国信佛,思想统一,根本不需要在这上面跟风。
吐蕃也是全民信佛,甚至佛教宗派的权威还在王权之上,更不敢搞事。
武考过后,三国之间的局势,越发的诡异又平和。
从外面看,三国不但不打仗,甚至连小摩擦都没有了。
但从内部看,几方都在疯狂的增加武备,练兵备战。
说不准到底是和平盛世的真的到来了,还是暴风雨的前夕?
不过不管以后怎么样,目前几国之间是和平相处的,这也使得各国民生快速恢复,经济形势一片向好。
以大宋为例,短短几年时间,就回到了那个民间有钱、国家有钱的盛景之中。
并且在讲武堂的监督下,官吏清廉,政治清明,国家与民众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然而,在这种平和又安稳的发展中,隐藏在暗中的矛盾,却越发的尖锐了。
......
熙宁十八年,五月十八日,李青萝产下一子,萧峰为其取名萧凌云。
“大孙子,我大孙子呢?”萧远山的大嗓门隔着老远都听到清清楚楚。
“父亲,凌云刚睡着,您小点声。”萧峰从房里出来,无奈的看着自己的老爹。
“公公。”李青萝紧随其后,行礼道。
“睡着了,睡着了好啊,不哭不闹。你小时候,我最怕你哭。”萧远山的声音马上小了下来,没搭理自己的儿子儿媳,直接穿过两人,去看自己的大孙子。
“嗯,丑的有个性,长大以后,一定是个仪表堂堂,气宇轩昂的大好男儿。”萧远山伸着手,想摸一摸,又不敢摸,怕弄醒了孩子。
“青萝丫头,你有功啊,有大功。再你俩再接再厉,多生几个孙儿,为我萧家开枝散叶。”
“爹,你又来。”萧峰脸一拉,不想理萧远山。
“我怎么了,你母亲这些年,给你添了俩妹妹,却没有一个兄弟,我这一支,就指着你呢。”
.....
熙宁十九年,王安石在睡梦中安详去世,赵顼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。与其一同奋斗二十年的战友,突然离世,也使得赵顼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。
熙宁二十年,宋国皇帝赵顼去世,享年四十岁。谥号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,庙号神宗,安葬于永裕陵。
赵顼在位二十年,始终坚持改革朝政,支持王安石变法,支持黄裳新法,史称熙宁变法。
而在赵顼去世后,宋国举国哀悼,全国百姓纷纷披麻戴孝,表达对这位仁义皇帝的怀念和敬仰,再现仁宗离世时的景象。
辽国、西夏、吐蕃、大理国,纷纷遣使慰问。
不久后,十一岁的赵煦即位,次年改年号为元祐。因其年龄尚幼,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。
高氏起用司马光等反对熙宁变法的大臣执政,恢复部分旧法,主张变法的官员被排除在核心之外。
朝堂之上,出现了大动荡。坚持和完善了二十年的各种法令,部分被取缔,部分在旧党的操纵下,变了模样,宋国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之一顿。
百姓们面对这种变化,是那么的无能为力。
老皇帝一去世,就要变天了吗?
“神宗皇帝,您看看您的子民吧。”
“神宗皇帝,那么好的人,怎么就走的那么早啊。”
但无论旧党怎么折腾,有些根本性的东西,高氏还是知道轻重的,没让他们动。
直到元佑元年六月,有人因为犯了事,被周侗抓到了现行。
一场针对讲武堂的攻势,突然席卷朝堂。
有人开始建议取消讲武堂,有人建议限制讲武堂的监察职能,有人说要拆分讲武堂的架构,收拢于吏部、兵部管辖。
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,似乎都对讲武堂没什么好感。
也是,黄裳时期,讲武堂主要是用来镇压江湖势力、维持江湖稳定。
而周侗时期,则分为两个阶段。第一阶段扩军前,讲武堂主要负责对内管理江湖门派,对外获取敌国情报;第二阶段,讲武堂扩编之后,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,监察百官。
可以说,这个时期的讲武堂,已经有了后世锦衣卫的样子,没有人人喊打,已经不错了。
然而,没有人喜欢被人监管,尤其是官老爷们,讲武堂的存在,挡了太多人的财路。就像是给马带上了笼头,有些东西,看得,吃不得。
此前有王安石、有神宗皇帝,在他们面前,无人敢出头。如今新帝即位,太皇太后垂帘听政,正是除掉这个笼头的好时机。
在大部分朝臣的推动下,讲武堂,先是被剥削了监察职能,后面又陆续被吏部、兵部拿走了对江湖门派的管控权,武考的考核权,最终变成了一支皇帝直属的亲卫军。
看着这一切变化的黄裳,只能摇头叹息。
周侗在面临了各种威胁恐吓、政治手段后,也躺平了,没有皇帝强势支持,如果自己坚持不松口,最后手下的人,都不会有好下场。
周侗直接放出来话,你们想要什么权利,都拿走,但有一点,别动我手下的兄弟。